(通讯员 胡宇曦)6月5日下午,人文学院哲学系2024级本科生在孙德仁老师带领下,将《学科导论》课堂延伸至陕西师范大学长安校区图书馆,开展了一场融合古籍智慧与敦煌艺术的深度实践教学。

作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陕师大图书馆珍藏古籍线装书25万余册,其中9000余册珍贵善本。在古籍特藏部,陕师大王昊聪老师对古籍的分类、编目与保存方法进行细致讲解,并以清代刊刻《四书章句集注》为例,生动讲解古籍整理与中国哲学研究的密切关系。当同学们亲手触摸泛黄的书页,儒家经典不再停留于文本,其承载的千年思想脉络变得真切可感。
移步敦煌壁画艺术鉴赏展,70余幅从北魏绵延至西夏的精摹壁画,铺展开一部流动的文明史诗。该校历史系硕士生以专业生动的讲解,引领师生穿越时光长廊:莫高窟257窟《鹿王本生》的佛本生叙事、220窟初唐供养菩萨的飘逸神韵、217窟盛唐观音的慈悲法相,无不在色彩与线条中彰显着信仰与艺术的交融。同学们凝神静观,惊叹连连,体会在佛教艺术中生动呈现出的佛教思想。
本次实践教学有效拓展了课堂教学的维度,通过强化对原始文献、历史遗存重要性的认识,初步培养哲学研究所需的严谨态度和跨学科视角,为人文学院哲学系本科新生提供了接触学术前沿、理解学科根基、拓展学术视野的重要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