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术浸润心灵 以美育涵养时代新人
近日,应西安音乐学院邀请,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财政厅2024年艺术创作资助项目《大河之魂》交响合唱音乐会西电专场演出在西安音乐学院艺术中心音乐厅隆重举行。600余名西电学子走进专业艺术殿堂,近距离感受黄河文化的磅礴力量与交响音乐的艺术魅力。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姜金一执棒演出,王泉副校长与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王刚、党委副书记强陆平共同出席音乐会。

《大河之魂》 是西安音乐学院集合创演资源,倾⼒打造的大型原创交响合唱套曲,由西安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强陆平教授作词,陈大明教授与陈书婷作曲,作品以黄河文化为创作主线,选取黄河流域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具有鲜明特点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进行交响化呈现以交响合唱的形式对黄河流域历史文化全貌进行诠释。从黄河流经的地理全貌和中华历史文化的纵深运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多维度描述。西安音乐学院交响乐团与合唱团以精湛技艺演绎了源远流长、雪山清泉、平川放歌、拥抱草原、九曲⼗⼋弯、回望千年、巨龙腾飞、追赶太阳六个乐章。恢弘的乐章与激昂的合唱交织,再现了黄河百折不挠的壮阔图景,令现场师生心潮澎湃。

为强化美育普及功能,音乐会特别设置艺术导赏环节。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指挥姜金一登台为西电学子讲解交响乐知识,深入浅出地解析乐曲结构、乐器配置及情感表达技巧。他结合《大河之魂》的创作历程,分享如何用音乐语言讲述中国故事:“黄河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用交响乐展现其力量与柔美、历史与未来,希望青年一代从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生动的讲解拉近了学生与高雅艺术的距离,现场掌声不断。

此次音乐会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西电推进美育浸润行动的创新实践。学校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将美育课堂延伸到专业艺术场馆,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学生审美素养。

电子工程学院2022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孙艺玮:这是一个视觉和听觉双丰收的美妙的夜晚,幸遇了西安音乐学院的师生为西电人带来的《大河之魂》交响合唱音乐会。听者完全沉浸,感动于这样精心的创作编排。各声部都配合得恰到好处,每一刻的旋律都让人身临其境,耳畔震颤着五千年的文明脉搏,激荡起时代的澎湃回响。作为西电交响乐团的一份子,欣赏之余我也备受激励,我始终认为,任何一次完美的呈现都是背后无尽的练习,以及精益求精的意志品质,无论是对音乐还是对理工科的学习,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相互融合贯通的。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我们都要秉持热爱,探寻精进之道,不忘初心,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获得新的力量。
新生书院集成电路2024级类241409班兰宇宁:欣赏完本场交响合唱音乐会,我深切感受到音乐史诗的磅礴力量。从序曲,经过六篇乐章,到最后的尾声,5464公里的黄河在乐章中如画卷般展开。不仅让我感受到音乐的震撼力,更在音符的交织中体悟到文化自信的磅礴力量。
新生书院网络空间安全专业2024级实验班王艺博:今晚的《大河之魂》音乐会太震撼了!从雪山清泉到黄河奔腾,音乐带着我们走完了整条母亲河。最喜欢"九曲十八弯"那段,好像真的看到了惊涛骇浪;还有结尾"追赶太阳"的激昂旋律,听得人热血沸腾。这场演出不仅好听,更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壮美和我们民族的精神,特棒!

新生书院通信工程专业2024级卓越班张誉馨:一序六章一尾声,歌颂了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序曲的浩荡、雪山的清灵、平川的欢快、草原的豪爽、九曲十八弯的激荡、回望千年的感慨、巨龙腾飞的昂扬与丝许悲怆、尾声追赶太阳的无限神往。每一章节,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新生书院电子工程类2024级240208班吕庆研:演出结束后,我的心情久久无法平静。激昂的旋律、宏大的和声,整个交响乐团和合唱队共同勾勒了黄河的雄浑气魄。黄河,这条母亲河,早已深深融入我们民族的血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新生书院计算机专业2024级拔尖班屈弋卓:黄河,源远流长、奔腾不休,哺育了千年的中国,塑造中国人的魂魄。作为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学生,这场音乐会带给我极大的震撼,感受着来自母亲河永恒不息的磅礴伟力,我的心中更有一份使命和气力投身伟大梦想的实践。

此次西电师生走进西音艺术中心音乐厅,是学校深化美育改革、践行“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识教育中心/美育工作办公室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将美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通过多元路径构建全方位美育育人体系。一方面,依托“课程+实践+活动”三维联动模式,在“审美情操”模块开设系列美育通识课程,将美学素养融入专业教育;另一方面,持续拓展校际合作平台,探索与省内多所高校、文艺院团等建立“美育实践基地”,举办“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引入优质艺术资源,协同校团委持续举办“西电青年艺术节”等品牌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审美能力与文化自信。未来,中心将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推动校内外资源联动,通过常态化艺术场馆参访、跨学科艺术项目孵化等举措,让学生在专业艺术场域中提升审美能力,实现从“观者”到“参与者”的成长蜕变,为学校培养兼具科技素养与人文底蕴的创新人才厚植文化根基。
政策研究室、后勤处、教务处、党委学生工作部、人文学院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参加此次音乐会。